财经资讯网一抚州专业新闻媒体
设为首页
科幻作家韩松曾写过一部名叫《地铁》的小说,他在书中将地铁描绘成由黑暗、钢铁和电线构成的地下空间;并想象出各种离奇场景,诸如不停靠一直疯狂行驶的列车,穴居于地下与老鼠相伴的未来人类,以及像奥斯维辛集中营一般囚禁起乘客的末班车。
脱碳例如我们进站时首先要面对的人力安检,是保障地铁安全运营的第一道关卡。但实际操作中,人为安检也被近76%的乘客吐槽是浪费时间,难道就没有更安全高效的安检方式吗?
其实在国外,人工排查式的地铁安检早已被监控录像所取代。米兰的市内地铁装置了众多的监控录像,并利用车厢内的液晶显示屏实时直播监控画面,让乘客通过屏幕互相监督,来防范危险。
机动性除此之外,上海地铁部分站点还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安防系统中,这直接避免了乘客在站内被民警“请出示身份证”的尴尬。施耐德电气旗下Pelco品牌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部门的数据库打通,使得过去只能用来事后取证的视频,在事发前便实现预警:当系统匹配到逃犯或者被通缉者的数据资料时,安防系统将响应报警。
视频可以监控人的举动,但没人的情况,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安全。由于地下环境相对封闭,空气的正常流通也是确保乘客安全出行的关键。
针对此,成都地铁1号线的通风空调系统,将肉眼无法察觉的要素进行了“收编管制”。作为BAS系统中的子系统,它通过遍布在地铁各处的传感器,将站内的温度、湿度、CO2乃至PM2.5均进行实时监测,以保证相关指标保持在人类感知最舒适的范围内。当有未知气体导致数据失衡,系统将执行诊断并发出警报。
网站介绍 | 广告刊例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 | 网站导航
广告合作QQ:2443558127 | 邮箱:2443558127@qq.com
财经资讯网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© 2012-2017 www.js-surin.cn , All rights reserved.